60817 人沸腾奥体!苏超南京主场三度刷新全国业余足球观赛纪录
9 月 6 日傍晚,雨后的南京奥体中心笼罩在湿润的空气中,但这丝毫没有冷却球迷的热情。当 “金陵红” 巨拱下的主体育场内响起开场哨声时,看台上 60817 名观众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。现场大屏幕跳动的数字宣告着一项新纪录的诞生 —— 这是短短两个月内,南京奥体中心第三次刷新全国业余足球赛事的上座纪录,再次证明了草根足球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的强大生命力。
这场 “苏超” 第十一轮的焦点大战,对阵双方是积分榜排名第二的南京队和第三的徐州队。能容纳 6.1 万名观众的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座无虚席,连过道都站满了热情的球迷。据组委会数据,本场比赛的门票中签率仅为 12.4%,一票难求的盛况足以说明赛事的火爆程度。有球迷提前三个小时就来到体育场外,穿着主队球衣,脸上画着油彩,和志同道合的球友们畅谈战术,分享着对足球的热爱。
比赛开始后,每一次精彩的传球、每一次成功的拦截都能引发全场观众的欢呼。当南京队在第 75 分钟打入关键一球时,整个奥体中心变成了欢乐的海洋。看台上的球迷们挥舞着旗帜,高声歌唱助威歌曲,不少家庭带着孩子一起来观赛,孩子们稚嫩的欢呼声与成年人的呐喊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热烈的画面。
赛场之外,足球的热度同样蔓延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。全市 66 个 “第二现场” 通过大屏幕同步直播比赛,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看。在南艺后街球迷集聚区,商户们的销售额较日常周六增加了约 87.5%;银杏里球迷集聚区的双城美食市集更是人头攒动,累计人流量约 2 万人,带动街区消费约 40.26 万元。在这里,徐州特色美食与南京老字号品牌同台亮相,足球成为了连接两座城市文化的纽带。
南京业余足球的火爆并非偶然,而是多年来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。作为 “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”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” 和 “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城市”,南京在足球领域的投入力度有目共睹。去年出台的《南京市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方案(2024—2027 年)》明确提出了 22 项重点工作,为足球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在资金投入方面,市、区体育和教育部门每年合计投入 3000 万元左右发展足球,重点向青训倾斜。硬件设施上,自 2022 年以来,南京已新建 36 片社会足球场地,到 2025 年底,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将达到 1.2 块以上。更令人期待的是,投资 3.2 亿元的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改建工程计划于 2025 年下半年开工,2026 年 7 月初完工后将成为可容纳 5 万观众的新地标。
完善的赛事体系是南京足球蓬勃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撑。从校园里的 “校长杯”“校际杯”,到区级的 “区长杯”,再到市级的 “市长杯”,四级联赛体系为不同年龄段、不同水平的足球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。而 “苏超” 联赛的成功举办,更是将业余足球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度。截至 8 月 31 日,已举办的 “苏超” 前十轮 60 场比赛,现场观赛总人次达 149.4 万,场均约 2.49 万人次,线上直播观看人次更是超过 13.3 亿。
足球赛事的火爆也为城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。9 月 6 日比赛当天,南京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、餐饮、住宿等行业单位实现交易金额 12.3 亿元,较上月同期增长 5.4%。为了方便外地球迷观赛,南京还推出了 “徐宁跨城消费券”,并协调旅游平台及重点酒店推出 “酒店 + 赛事门票” 优惠组合产品,有效降低了跨城观赛成本,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南京足球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赛事的火爆上,更反映在人才培养的成果上。南京市足协信息化平台已完成 3670 名运动员注册,其中职业球员 33 名,业余球员 3637 名。通过 6 所市级后备人才培养学校、14 所区级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以及 11 所面向全市招收足球特长生的高中,南京为足球小将们打通了从校园到专业的上升通道。
南京奥体中心的这场纪录之战,不仅创造了一个数字,更展现了一座城市对足球的热爱。从专业的赛事组织到热情的球迷文化,从完善的基础设施到持续的政策支持,南京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“让足球成为城市名片” 的理念。当最后一声哨响,南京队险胜对手,看台上的球迷久久不愿离去,他们欢呼着、拥抱着,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。

这场比赛也为中国业余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它证明了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,草根足球同样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绩,成为推动全民健身、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。未来,随着专业足球场的建成和更多赛事的举办,南京足球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,继续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足球传奇。
zoty中欧,zoty中欧官网,zoty中欧体育,zoty中欧官方网站,zoty.com
发表评论